2024年:严控增量,聚焦存量化解
监管目标以“控增量、化存量”为核心,弱资质城投公司新增债券通过率不足30%。2024年全国城投债共发行9,143只,发行总额为64,522.76亿元,净融资仅为623.13亿元,发行总额同比下降6.33%,净融资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95.40%,城投债供给明显偏紧。创历史最大缺口,市场进入“存量收缩”阶段。
审批标准:严查募集资金用途(如禁止新增隐性债务)、债务率指标(负债率超60%区域暂停发债)、隐性债务化解进度(需提供置换证明)。
2025年:专项债试点松绑
1)专项债“自审自发”:
首批专项债项目试点地区为广东(含深圳)、江苏、山东(含青岛)、四川、浙江(含宁波)、北京、上海、福建(含厦门)、湖南、安徽和河北雄安新区。各试点地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的指导意见,滚动组织筛选专项债项目,形成本地区项目清单。这一过程中,省级政府承担起审核批准的职责,减少了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报批的环节,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的效率。试点地区在省级政府审核批准项目清单后,可以立即组织发行专项债券,无需等待国家层面的再次审核。这一改革使得专项债审批周期缩短了50%以上,为项目提供了更为迅速的资金支持,确保了重点项目能够及时启动和推进。
这意味着,只要项目符合基本条件,即使尚未完全成熟,也有机会获得专项债券的支持。这一举措有助于激发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和关键领域的发展。
2)城投债市场分化:
随着地方债务化解政策的推进,区域性债务风险压力逐步释放,城投债市场呈现显著分化特征。2025年1月城投债净融资额实现近18个月来首度回正,2月单月净融资规模更攀升至1,280亿元阶段高点,显示出局部市场信心修复的积极信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存量债务到期高峰压力下,1-2月城投债发行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8%,总偿还规模同比缩减12%,市场整体仍处于缩量调整周期。
从监管审批角度观察,市场呈现明显结构性分化,2025年前两月信用债市场城投板块净融资额为-642.3亿元。城投公司债审核延续审慎基调,批文过审规模仍处于低位,呈现收缩趋势,其中区县级平台及AA级以下主体融资缺口扩大;反观交易商协会品种则实现逆势增长,前两月累计过审规模同比提升28%,其中协会的公募(MTN、CP与SCP等)过审规模同比增长超五成,形成"协会债回暖、公司债收缩"的二元格局。当前市场环境对债务高风险区域及尾部平台仍构成严峻考验。监管部门根据已建立的"红橙黄绿"分级管控机制,对债务率超警戒线区域实施"新增融资用途负面清单+存量债务置换比例挂钩"的穿透式监管,其中“网红”区域城投公司募集资金用于借新还旧的比例被严格限制在70%以下。这一政策组合拳在遏制债务无序扩张的同时,亦加速推进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进程。
2024年,从区域来看,河南、福建、新疆、河北、广东、吉林、北京、上海净融资为正值,海南、内蒙古净资产为零,其余省份净融资为负数。2025年前2个月,江苏、广东等试点省份新增专项债发行占比超70%,而河南、湖北区县级平台净融资缺口仍超千亿元。
(数据来源于万得、中诚信国际及市场公开信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债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