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概况:根据wind近一年来企业债发行情况统计,自企业债审核移交后共有88只企业债实现发行,其中有45只企业债均在2023年10月前获取批文。涉及平台数量为61家,其中超五十家均为产业类主体,纯城投平台成功率较低,在审核移交至交易所所获得企业债批文中,除了纯产业类主体以外,能够申报成功的城投平台也已基本实现产业转型。
除此以外,在88只发行成功的企业债券未贴标签直接以项目实现融资的债券数量为28只;剩余企业债中,有三只债券是在审核移交交易所前获取的批文(停车场项目为主);贴近绿色、小微等标签的债券数量为12只,可见在国家支持领域方面确有支持力度,但对比交易所其他产品例如私募公司债等,发行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债发行特征研究:
1、地区经济实力强:从发行地区分布来看,发行人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四川、河南等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有些许发行记录。可见强经济地区对企业债的发行有着较大助力。
2、贴标签成为发行重要成功因素:从上述统计来看,虽然贴标签和未贴标签发行成功的企业债数量几乎相同,但随着笔者对终止审查的企业债进行统计研究,发现一年以来终止审查的企业债数量恰好达到100只,其中未贴标签企业债占比达90%。因此,对发行人来说,存在绿色融资项目或者平台符合小微企业债发行条件,贴标签后在申报时做好申报话术,能够大大提高申报成功率。
3、发行主体以AAA及AA+产业类主体为主:据统计,在企业债发行人当中,共有10家AAA发行主体,16家AA+发行主体,均为产业类主体。虽然AA主体也有一定比例,但成功发行的AA主体基本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并加AAA担保,对其偿债能力有了较大保障。
4、获取批文时间较久:从上述统计来看,自审核移交以来有超一半的企业债发行依靠的是过去仍为移交时获取的批文,这进一步验证了交易所方面企业债发行的困难程度。
5、强担保支撑:除AAA主体实现发行以外,AA平台乃至AA+平台基本上均加持了AAA担保作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发行成功率。
▍企业债发行不佳原因分析
在说明了企业债发行量不佳后,笔者又针对近一年来企业债发行条件进行梳理,尝试寻找该品种发行不佳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具体审核流程繁琐:
要求上,已经明确隐债名单内、城投名单内发行人无法获批企业债,公司债也不能用于借新还旧存量企业债。
对于限制新增债务余额的区域,企业债区域额度管理(余额管理政策)收归省级政府统一管理,企业债申报阶段省级政府出文,无论是否在名单内外,均需要出文。首先,能出文,则可以继续推进;省政府文件为先决条件。其次,额度管理按照名单内、名单外分开管控,区分名单内到期企业债额度和名单外到期企业债额度情况。最后,已经申报的企业债券规模,未超过名单内企业2024年全年企业债到期(含分期还本当年到期部分)规模。
(一)若不在名单内,则出文内容大体如下:
出文单位要求:出文主体为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授权部门可授权地市级人民政府)【但需要省政府盖章】
出文内容要求:需要省级政府承诺
①发行主体不在报送国务院的平台名单内
②地市级区域内具有融资平台性质的企业已经申报企业债券XX亿元,未超过相应企业全年企业债券到期规模xx亿;
③保证已申报金额不超过该地区同类主体已发行企业债券到期金额。
(二)若在名单内,则出文内容大体如下:
我单位确认,2024年XX省XX市报送国务院的融资平台名单内的,已经申报的企业债券规模XX亿元,未超过名单内企业2024年全年企业债到期(含分期还本当年到期部分)规模XX亿元。
XX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现申报发行“XX债券”(以下简称本期债券),本期债券注册规模不超过XX,募集资金用于XX,上述情况已经XX省人民政府知悉同意,建议予以支持。
从以上要求表明,企业债发行不光需要满足交易所其他产品已有条件,还需根据地区实际债务情况斟酌申报,远比公司债审核难度大。
二、募集资金使用用途受限:
通过企业债进行资金募集,往往融资获取的资金都只能用于募投项目的建设与改造,资金用途受到了较大限制。而随着企业债券已平移至交易所审核,有多方平台都因为企业债募集资金被违规使用而被处罚;与此同时,负责帮助发行人申报债券的主承销商也由于募集资金监管不到位、材料不充分等原因受到了强处罚。综上所述,预计未来对债券募集资金的持续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如存在一物二融、使用不当等情形,预计将产生极大的合规及负面影响。
三、债券品种可替代性较高:
从产品功能来看,交易所原有的公司债产品完全可以替代企业债。这两大债券品种处于不同监管部门管理的时候,自然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一旦置于同一个监管部门之下,从人的基本情感来讲,往往都会更加偏向于属于自己的并且熟悉的事物。因此,站在监管的视角,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重点发展也合乎逻辑,没必要为同样的事情耗费两份精力。而从近一年来的产品发行情况便可得知监管做出的选择。
综上所述,企业债如今面临的困境以及问题较多,不光是自身产品流程的复杂度问题,也有考虑到多方实际情况的问题,企业债能否最终实现翻盘,重获新生,最大的可能还是需要政策的引导方可实现。
(以上相关数据统计为笔者自相关平台统计所得,仅供参考,请理性分析)
▍债券发行日历
原创:闻昊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债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