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市分析与展望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投资保守人士的主要选择,看中的就是理财产品稳定的、预期收益保刚兑,但《资管新规》今年落地,打破了银行理财的保刚兑属性。理财产品大跌的原因在于大多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债券,债券的暴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暴跌。11月14日,债券市场大跌,2809只纯债基金,当日仅104只收益为正,1年期国债收益率于11月17日上行至最高点2.32%。
1、从市场流动性上看,11月以来,人民银行连续几笔千亿逆回购未续作,似乎在收紧流动性,难免让市场担忧宽松的货币政策有趋紧的转向。2、11月11日,国务院出台《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优化防控措施,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11月13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16条新规,放松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限制,房地产行业股票应声大涨。以上原因都导致市场认为经济形势向好,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充裕的现状将改变;连同理财投资者赎回产品,导致机构巨额赎回反过来又加剧债市下跌。经济恢复向好还需要时间,短时期的流动性趋紧不代表整个市场宽松的流动性基础发生改变。经济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10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金额为9079亿元,较9月大幅下降2.62万亿,较去年10月下降7097亿元,人民对于经济恢复向好的信心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和提升。因此,这波债市大跌非来自于经济复苏,导致市场投资偏好由安全资产(如债券)转向风险资产(如权益),更多包含的是情绪因素,属于过度反应。目前1年期国债已从最高点2.32%跌到2.06%附近。理财产品也恢复了正收益。因此,本次债市大跌是暂时的,并不合理。从5月起,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11%+的快速增长;11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目前国内疫情还很严峻,经济数据和消费者信心等仍处于较低水平,经济环境的脆弱无法支撑流动性从宽松向紧缩的转变。因此,国常会适时降准有利于打消市场对于流动性趋紧的观点。12月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经过三年的疫情创伤,2023年将是夺回失去的三年的关键年,此时,市场也客观需要维持宽松的环境。我们相信,政府不会在经济还处于相对脆弱时期收紧流动性。此外,2023年一季度的情况可能也没有那么乐观,企业基于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的防疫政策和经济环境,做第二年的预算会更加谨慎和克制。居民消费层面同理,大家捂紧口袋、降低欲望、降低消费。因此,市场流动性仍会相对宽松,债券牛市的基础仍在。
- 上一篇:《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新旧对比
- 下一篇:2022年11月债市政策梳理